资讯中心

长沙市第一医院:智慧医疗为老百姓就医打造新模式

2021-03-13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编者按:健康是幸福之基,医改关系民生福祉。日前,长沙市进行2019年度医改工作综合评估,10家单位获评“医改创新突出单位”。如何通过医改解决老百姓看病就医的难点?医改工作如何跟随时代发展而创新变革?红网时刻新闻记者走进10家“医改创新突出单位”,深入探寻长沙医改之道。

红网时刻记者 刘丹 长沙报道

家住长沙的邓奶奶最近睡眠不佳,四肢乏力,通过长沙市第一医院互联网门诊,她与医生成功连线,实现线上就诊,开出的药品也配送到了小区。“省去了很多排队的时间,给我们这样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带来了很大的方便。”邓奶奶表示。

今年7月,全新一代的互联网医院在长沙市第一医院正式上线运营。居民通过医院公众号,在家就能看专家,预约检查、检验轻松完成,药品也能像线上购物一样快递上门。

记者了解到,长沙市第一医院作为智慧医疗项目试点医院,围绕“惠民、惠医、惠管”的原则,通过打造互联网医院、120院前院内急救平台等举措,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,给老百姓就医带去便利。

长沙市第一医院:智慧医疗为老百姓就医打造新模式(图1)

长沙市第一医院通过互联网医院给患者在线问诊。

互联网医院打造“非接触式医疗”新模式

通过打开长沙市第一医院微信公众号,点击互联网门诊,选择线上复诊,最近睡眠不佳、四肢乏力的邓奶奶即刻进行了互联网视频在线问诊。中西医结合科主治医师湛韬接诊后,结合病史、以往病历以及邓奶奶的精神状态,诊断为睡眠障碍、脑动脉硬化。

根据病情,湛韬给邓奶奶开具了相应的药品,并约好了来院复查的时间,开出了相应检验和检查项目。当天下午,邓奶奶便在小区丰巢快递点领取了药品。“在家就能看病,药品还能快递到家,而且我通过手机提前预约好了下周做检查的时间,到时候直接去做就可以,出了结果再找湛医生看,省了很多反复排队和跑腿的时间。”邓奶奶表示。

智慧医疗黑科技给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带来了很大的方便,也改变了人们看病就医的新模式。今年7月,长沙市第一医院上线互联网医院上线,开通线上咨询、在线预诊、线上复诊、线上护理门诊、线上用药咨询、特门续方等功能,解决了患者挂号时间长、候诊时间长、取药时间长、看病时间短的“三长一短”问题,实现患者足不出户就可就医配药,大大增强了老百姓的获得感。

这种新型“非接触式医疗”服务模式同样也给医生带来了不少便利。“对于医生来说减少了门诊压力,也方便对一些定期随诊的病人进行管理,即使没在门诊坐诊也能对病人的情况进行问诊追踪。”湛韬表示。

据介绍,截至9月底,长沙市第一医院互联网医院累计提供16320人次的线上诊疗服务。后期,还将开通慢病全病程管理、健康咨询、个性化健康教育、连通基层医疗机构进行远程会诊、远程诊疗和远程教学培训等服务。

长沙市第一医院:智慧医疗为老百姓就医打造新模式(图2)

长沙市120急救医生与胸痛中心医生连线。

智慧医疗助力打造120院前院内救治平台

“这里是长沙市120,我们现在有位患者是中年男性,45岁,突发胸骨后疼痛伴胸闷20分钟,车载心电图已做,目前考虑急性心肌梗死……”

长沙市开福区的居民王先生外出办事突发胸痛,其女儿赶紧拨打了120急救电话,将王先生抬送上救护车。在救护车前往长沙市第一医院的路上,急救医生马上与长沙市第一医院胸痛中心医生进行连线。

通过在线传输心电图,胸痛医生判断为急性心梗,立即启动胸痛中心流程,开启车载溶栓。

每一例急救都是与死神在赛跑,时间便是生命。救护车上便可以完成患者的一系列检查,医生可以提前采取急救措施……这样的急救“加速度”源于长沙市第一医院120院前院内救治平台的搭建。

近年来,长沙市第一医院积极推进120院前院内救治平台的建设,实现急救系统与院前急救、院内120急救系统与区域心电平台的“双对接”,院内120急救实现全流程覆盖。

救护车搭载智慧医疗系统,能配合5G网络选择最优交通转运路径,还能在运送患者途中完成心电图等系列身体检查、检测,并实现院前救治信息实时上传共享,医生在救护车到达医院之前可以提前采取相关对症急救措施,最大程度提高重大疾病救治成功率。

除了打造互联网医院、120院前院内急救平台,长沙市第一医院还通过成立长沙市心电远程诊断中心、开启医保卡线上支付、全面推行电子健康卡、上线智慧协同分级诊疗信息平台等举措,打造了智慧医疗的服务名片。

“下一步医院将从技术支持、用户体验等全方位不断完善和优化,确保智慧医疗项目‘用好’‘好用’,让老百姓享受到最优质的医疗服务,擦亮百年医院品牌。”长沙市第一医院院长刘激扬表示。


搜索